近期欽州又有了發病高峰期,很多蝦出現了偷死,肝臟萎縮,空腸空胃,白斑,紅體。關于蝦病的處理,對于技術員包括廣大客戶來講,主要有幾個方面是要了解的。
一:發病的處理 要結合當前市場的需求。
現在是五月底,叫青黃不接。欽州如果說是養一造蝦,現在排塘還算是比較早。如果要趕兩造,又比較晚了,趕不上(如果塘多,標苗的話可能會趕得上)。如果塘都投苗的話,可能更多客戶在發病高峰期會選擇停料觀察,因為現在還不急著做決定排塘。如果要是再往后面一點就另當別論。比如,往年在立秋前半個月,可能更多客戶愿意直接處理,趕第二造(當然,考慮第二造蝦苗的情況是不是好又另當別論)。所以,對于發病,我們技術員與客戶商量著來。 技術員是要做能夠和養殖朋友商量事情的人。
二:對于發病蝦的處理要有綜合分析。
1、發病的快與慢。
2、發病死蝦多與少。
蝦和人不一樣,不能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。人可以說哪里不舒服,蝦不可以。
對于蝦病的判定 要從這幾方面入手:
1、是大蝦游起來?大蝦游起來可能會比較快。很多時候發病大蝦都沒了,就剩一些小蝦。
2、小蝦游起來?一般小蝦都是體弱、營養不良或者本來就感染過病毒的蝦比較多,可能發病會慢。
3、如果大小都有,可能考慮中毒,水變,缺氧等誘因。養蝦不是養一條蝦,是一個群體,發病 要看的是整塘蝦的狀況,而不是看個別蝦的表面癥狀。如果有技術員說看到肝萎縮就治肝,看到斷須就弄斷須,那是水貨技術員!因為表面癥狀比如說肝臟萎縮、空腸空胃、肝臟腫大、發白、黑鰓、爛鰓等等,都只代表這條蝦有這個癥狀,不能代表整塘蝦是這個情況。當然,整塘蝦更確切的情況,還是需要撒網或者綜合分析才能判定的。所以,撒網和綜合分析才是關鍵。綜合判定需要了解和考慮的方面就太多啦,水質,底質,病原,種苗,飼料,投喂方式等等。
再就是結合附近發病蝦的快與慢,剩下成數等判定這塘蝦是否值得去 搏 一 搏。這一點很重要。真正一個藥店開起來,對整體市場或者整個市場局部區域的分析要有針對性。這個針對性信息對整片區域養殖朋友都是有好處的。
三:發病一般分為幾個階段:潛伏期—發病高峰期—穩定期。
潛伏期的判定主要是對蝦進行健康檢查,如果甲殼有害細菌含量超標,就按細菌病處理。包括黃腳、紅尾、斷須等。很多都是細菌病潛伏的一些征兆。一般情況下直接打菌肽,2-3天后檢查,如果有害細菌含量不超標,就可以了。
發病有區域性,如果周邊塘發病,自己的塘要注意預防。
預防方案為:
1、消毒,不建議用二溴海因或者二氧化氯,這些多有一些刺激性。碘不傷水,無刺激,是首 選。
2、內服大黃。外用消毒以及內服要一起來,這樣才能清除病原。水體消毒可以減少水體有害細菌含量,同時內服降低蝦自身有害細菌含量才能起到控制作用。
3、密切關注水質調控。
4、不進水。
一旦發現有蝦游起來或者偷死,很可能就知道到達高峰期。達到高峰期肯定有誘因,可能是氣候變化(如東風低氧,下雨應激等),也有可能是水變造成蝦的應激和缺氧或者中毒等。高峰期不建議進行大量處理。
方案為:
1、停料,有魚的話比較好(塘魚,白鯧等,要大的,1斤以上比較好,停料餓魚,魚就兇,可以有效的控制病原。)如果沒有魚的話,也得停料,因為發病高峰期死蝦很多,死蝦都吃不完,根本不會吃太多料。
2、增氧,氧足保下來的蝦成數要高一點。
3、找準誘因,對癥處理。比如水變,可以考慮調水。體質方面可以考慮連續潑應激,鈣??紤]病原這一塊的話也可以消毒然后觀察。
發病高峰期過后就是穩定期。穩定期關鍵是到底剩下多少蝦。如果穩定期經過消毒后,喂料拌抗生素,還能吃到發病前差不多的料,那說明剩下的成數比較高,可以接下來養,如果不吃料,可能剩下來的蝦并不是很多(但可以撒網看)。發病高峰期后如果剩下的蝦還是比較多,接著養肯定成本也相對比較高,要做好一些心理準備。成本高是一個方面,接下來天氣變化,水質變化,或經常會有一些病蝦游起來,甚至一直到賣蝦都會天天有。應激,鈣這些經常得灑,抗生素也要經常拌,蝦大相對也會比較慢,蝦的產量也會受到影響。
發病后的穩定期的處理一般為:
1、 消毒。
2、護肝寶拌料(隔一段時間拌一拌)。
3、長期添加生命1號提升體質。
四:關鍵癥狀的一些判定,也很有作用。
1、白斑如果是有害細菌含量超標的弧菌版放射性擴散的斑點,有可能是細菌病,由外部感染擴散引起。如果由有內而外環狀擴散,可能是由體內自身病毒潛伏到發病,這種一般死亡很徹底。
2、肝臟萎縮特別厲害的,有的萎縮到肝臟和胃一樣大,這種發病的蝦成數很低。(成數是指發病后剩下的蝦的比例。)
3、尾柄、尾尖發白,多為細菌病。
4、白便,分辨特別長,可能考慮腸炎。
注:這里有很多很細的一些判定,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
五:醫蝦先醫人。
人的心態非常關鍵。抱希望太大,像抓救命稻草的不好治。接近崩潰的不好治。死馬當活馬醫的可以治,對整個養殖心態比較平和的,了解養蝦就那么回事的可以治。其實一些有經驗的養蝦朋友都知道,養蝦就那么一回事!沒有誰說自己養蝦就年年一帆風順,都是有什么處理什么。
下面介紹一個欽州案例作為參考。
2013年6月22號,欽州尖山某老板,11畝塘,蝦24天,剛開吃幾天,可以吃到差不多20斤料。開吃前只喂少量開口料。ph早晨9.2,下午9.6以上,水質小型綠藻+-,硅藻-亞硝酸鹽-氨氮-總堿度90,下午蝦游起來,是屬于偏小的蝦,空腸空胃,肝臟萎縮,斷須。已經排過1造蝦,屬于第二造。當時他周邊的朋友都在一起不到十分鐘,用網袋撈5斤左右,我過去看料框,蝦活力都非常好,蝦很均勻。而且蝦已經停料,有一些蝦在周邊找吃(有蝦找吃是可以 博 一 博 的一個重要判定依據)。
分析:
水質整體指標好,就是ph值過高,蝦前期投喂少,體質偏弱。蝦已經排掉,這塘蝦只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,而且對消毒不報指望。應該蝦游這么多起來,屬于爆發期,也沒必要消毒。附近基本上全軍覆沒,都是第二造蝦,暫時未見其他塘發病。
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,提供的方案為:
1、連續三天潑灑活力源+鈣維康。
2、放魚,水溝里養著留下來的塘魚,差不多1-2斤,沒有喂過,比較餓。
3、適當加新水。
4、當天打完活力源+鈣維康后,潑苔藻凈抑制藻類光合作用降ph值。
5、停料。
跟進:
天晴(連續晴天),南風(連續三天南風)。上午ph值9.2,下午ph值9.6以上,上午沒有蝦游起來,下午游起來有好幾桶。大量的蝦在塘邊找吃。(判定大部分蝦都比較正常,有救,但是也有些擔心,畢竟游起來比較多。)
第二天上午ph值9.0,下午ph值9.5,下午游起來只有個別。
第三天ph8.7值,下午9.2值,沒有蝦游起來。立即活水源
+急救120,解除苔藻凈的藥效,水質藻相沒有什么變化,變清爽一些。
接下來的處理方案:
1、喂料,內服菌必治+護肝寶+生命1號,連喂三天,按20斤料喂。
2、第二天益菌多+藻源做肥,補充茶色系藻類,穩定水質。
3、第三天打菌肽2畝/瓶控制水體有害細菌。
跟進:
1、20斤料很快吃完。判定只有極少數蝦損失。
2、水質清爽透亮。早晨ph值8.5,下午值8.9。
這塘蝦11畝到最后34頭抓掉,18元/斤,共抓出17萬,掙10萬。
這篇文章旨在探討,僅代表個人意見,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在各地區發病高峰期有引導作用,望各位同仁還有養殖朋友給以指正。也希望技術員和養蝦朋友們能夠密切合作,有商有量共同把蝦養好。